官渡区检察院积极探索“一套规范二大平台三项机制”
大力提升派驻乡镇检察室服务基层水平
2011年11月23日,官渡区检察院在全市率先设立了派驻六甲街道检察室,2012年6月26日,又设立了派驻阿拉街道检察室。自两个派驻乡镇检察室成立以来,官渡区院积极探索完善检察室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坚持把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和突破方向,形成了“一套规范二大平台三项机制”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派驻检察室服务工作大局、保障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一、建立一套规范运行体系,夯实检察室运作基础。一是规范机构。选取基层执法单位集中、治安形势复杂、辐射功能较强的六甲和阿拉街道设立派驻检察室,从设立开始就规范了机构名称、职级配备、管辖范围、管理体制等重点制度保障问题。二是规范职责。检察室边实践边总结,紧紧围绕“法律监督触角延伸”的定位先后出台了《检察室工作规则》、《检察室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图》等制度,明确了主要工作范围,确保检察室工作向规范化方向迈进。三是规范人员。选配两名政治素养好、基层办案工作经验足的同志担任主任,每个检察室足额配齐4名工作人员,同时加强了干部纪律作风建设,实行“四公开”,确保公正廉洁执法。四是规范管理。按照检务保障“现代化”的要求,为检察室配备了公务车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现代化装备,设立了局域网,同时,探索科学管理,实行检察室负责人定期汇报工作制度,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打造两大工作平台,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一是打造服务群众工作平台。第一,开展法制宣传。采取集中宣传、散发传单、展示图板、以案说法等形式,向基层群众提供维权指引,针对六甲社区违法建房屡禁不止、清水社区征地拆迁纠纷、六甲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纠纷等突出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第二,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借助开展“四群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等契机,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查找群众关心的问题,共帮助42户群众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第三,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开展土地违法、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等专题职务犯罪预防23次,廉政讲座12次,警示谈话11次,提供行受贿档案记录查询9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二是打造法律监督工作平台。第一,灵活运用检察建议、纠正违法通知书、风险提示等形式,开展对派出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城管、卫生等基层执法部门的监督,共发出检察建议6份,提出口头建议71条。第二,积极探索建立监督基层法庭庭审工作新机制,对典型案件开展旁听监督6件次。第四,与司法所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共享机制,检察室负责人列席街道的社区矫正工作例会,实现了法律监督经常化。
三、构建三项机制,加大检察室社会管理创新力度。一是建立矛盾联调机制。在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立接待窗口,采取接访、约访、带案下访等形式,变“群众上访”为“检察官下访”,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同时,与街道办事处、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探索开展联合调查、联合接访、联合答复,有效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平息事态。二是建立工作联动机制。与本院职能部门形成横向工作合力,和控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对群众来信来访做到统一答复、统一办理,有效解决诉求。着力协调参与“民行宣传周”活动,提高群众对检察室认知度。三是建立办案联合机制。充分利用贴近基层群众的信息优势,共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6件,联合反贪局查办职务犯罪案件5件5人,协助公诉科开展2名附条件不起诉嫌疑人帮教考察和跟踪督促,参与4份检察建议的落实,并提供内容翔实的考察报告,配合侦查监督科提前介入一起食品安全案件,参加了案情分析和引导侦查取证等工作,联合办案机制日趋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