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六甲街道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新方式,推动“四中心”融合,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出六甲街道可推广的“枫桥经验”。
官渡区六甲街道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中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新方式,推动“四中心”融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出六甲街道可推广的“枫桥经验”。
加强区域党建引领 拓展社会治理新格局
六甲街道围绕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领导核心作用,秉持“一核多维、共建共享”治理理念,切实提升城市治理标准化、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及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构建以36家红色联盟单位为联结点的区域化党建网络,将党建“末梢”向小区、院落、楼栋、党员延伸;大力推行“马路办公”、群众议事厅、“红色物业”、党建服务群众项目等治理经验,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和效能。同时,依托共青团、妇联等联系群众优势及商会、工会联系企业的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用工信息对接,组织群团志愿者参与在爱卫创文、帮贫济困第一线,提升为民服务覆盖面,构筑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针对基层防控力量不足、执法权限不够、物资短缺、信息缺乏等基层治理短板,六甲街道依托“群众需要、书记吹哨、部门报到”,吹响“民生哨”“环境哨”“市场哨”,在疏通民生“难点”“痛点”方面“疗效”明显。2022年以来,六甲街道共开展吹哨工作案件处置47起,有效解决了街道辖区内市容环境卫生、街面秩序以及乱堆物料等问题。
探索“四中心”融合 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
全面推进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四中心”有机融合,增强实战化、现代化水平,实现一窗式受理、一体化办公。健全辖区平安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利用网格化管理的渠道优势,提高各类平安建设问题的发现率;建立以街道综治中心为核心,以社区警务站为主导,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众团队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安防控群防群治网络,按照“—张网”理念,综治中心与辖区派出所互相开放监控视频共享权限,加强信息共享,服务治安管理、社区治理工作;依托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平台,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业务数据,实现综治相关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和挖掘分析,开展民生服务需求、治安突出问题等信息的收集、处理、研判,服务好辖区平安建设及社会治理工作。
自“四中心”融合工作开展以来,六甲街道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48件,其中六甲街道联调室接待受理纠纷20件,成功率100%;11个社区调委会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8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突出网格化管理打造社会治理新引擎
六甲街道以“党建+网格”为抓手,实行“多网并行”的治理模式,通过多层级网格长实体服务和互联网虚拟网格,辖区派出所、应急管理队伍参与的多网并行模式,打造出基层社会治理全领域全覆盖。根据六甲街道城市区域特点,将全街道划分为11个社区网格,33个四级网格,78个五级网格,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达100%。同时,在五级网格中配备党员担任网格长、楼栋长,不断把触角延伸到网格、楼栋、居民,运用互联网技术“智慧城管”App和WeLink系统,形成社区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管理、应用、共享,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多网合一”“一格一元”全域覆盖。2022年1月至6月,六甲街道“昆明市指挥化城市管理综合运行平台”累计应处置案件11236件,累计结案率99.98%。
在下一步工作中,六甲街道将不断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辖区安全防范能力,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