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官渡区小板桥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途径,始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自治体系、创新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小区治理效能,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融合发展。
健全组织体系,强化“主心骨”
针对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领导力不足、力量凝聚难等问题,小板桥社区党委以优化组织结构为切入点,深入贯彻落实“党领导一切”原则,确保党的先锋模范作用稳定发挥。社区通过选优配强党组织和党小组班子,实行村务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邀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参与村内事务管理,开展基层协商民主,强化民主决策。此外,社区不断探索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按照“党建引领、全民参与、责任明确”的原则,坚持党建“聚力”、网格“塑形”,依托“社区党委-支部网格-网格员”三级架构,将社区划分为7个党建网格,配备88名网格员,构建起堡垒建在网格、党员沉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的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大平台。其中由社区党委书记、支部书记、社区民警等组成“内圆”,组织协调开展各类网格工作;社区小组长、居民代表、在职党员、驻区单位等组成“外圆”,共同参与网格治理,做到全覆盖、全领域、无死角,稳稳托住基层治理的“底盘”。
完善自治体系,引导居民“自治自管”
根据“属地优势”原则,充实网格治理队伍。挖掘经验足、地缘熟、基础好的社区居民代表担任骨干网格员,社区老年协会会员、文艺队、联防队、应急队等群体担任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能人作用,把各方力量全面融入网格管理服务体系,充实网格治理队伍,有效增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三级联动治理体系,组建护村队、“红袖标”工作队、应急救援队伍等,全面负责村内突发事件、治安巡逻、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等日常管理。至此,在相关志愿者队伍的努力下,辖区立案数实现三年来连续下降;出租房信息自主申报效率大幅提升,“安家昆明”小程序使用率达100%;社区文艺队多次斩获国家级大奖,成为党委树立正确文化导向、筑牢文化阵地的“生力军”。
创新服务体系,让居民享受“零距离”服务
创新“党建+定制服务”模式。坚持问需于民,依托“2+3(1)+N”工作机制,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分类梳理不同群众需求,建立“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精准对接各方资源,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新“党建+网格化+铁脚板”机制。基层党员下沉网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夯实组织服务“根系”,建立以党员、人大代表、网格员为连接点的“三联”联系服务群众模式,推动网格服务由“等服务”向“送上门”转变。创新“党建+联建”体系。社区党委、“大党委”通过党建工作联抓、人才培养联动、先进文化共育、便民服务联办、特色项目联建,有机整合基层治理要素,努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