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小板桥辖区有着300多年的赶集历史,每逢“街子天”,集市上人流如织、摊位密布,这里既是充满烟火气的商贸聚集地,也是治安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区域。小板桥派出所紧密结合辖区特点和社会治安实际,积极探索守护“乡街子”警务模式,不求“大而全”,务求“小而精”,让商贩安心摆摊、让群众放心“赶街”。
“分片包干”,明确管理责任田
每周日为赶集日,当天有超过3200个摊位,人流量达到10万人。“上午10点左右,是人流量最多,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在街上走很多趟。”小板桥派出所民警说。如何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守护这个延续了百年的传统集市,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小板桥派出所民警、辅警们一直努力求解的分析题。
小板桥派出所科学布置点位,合理分工分组,采取全天候巡逻防控勤务模式,利用车巡与步巡、武装与便衣、蹲点与流动相结合的方式,全力织密巡逻防控网络。
赶集当天,综合指挥室实行“街天”全员防控一级勤务,根据集市的区域特点、摊位分布以及人流走向,将赶集地细分为5个防控区域,坚持“显隐结合”布警措施,在面上巡逻力量全量投放的同时,针对性部署2支便装捕现小队,每个片区都指定专门的民警负责,做到定人、定岗、定责。责任民警深入所负责的片区,不间断地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治安问题,无论是摊位纠纷,还是扒窃隐患,都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大大提高了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一到街天,就能看到警察在街上巡逻,这让我们很有安全感。”摊主李女士告诉记者。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巡逻小队格外显眼,他们穿梭在集市中间,时而定点值守,时而徒步巡逻,对案件多发地段进行蹲点,对摆摊秩序进行维护。他们从早上“开市”到晚上八、九点“闭市”,一直坚守岗位,有效震慑了群众赶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盗窃、售假等违法犯罪行为,防范成效显著。
小板桥派出所还利用无人机对重点区域部位进行空中实时监管和宣传,按照时间段内接报警情况动态调控警力部署,确保“警力跟着警情走”。“街天”最为突出的扒窃警情由峰值时的14起,压降到常态日均1.3起左右。
智慧警务,打造平安集市
为应对集市复杂的治安环境,小板桥派出所科学合理布局,全面发挥智慧警务在应急处置、快速反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走进小板桥派出所的综合指挥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实时显示着辖区内的各类动态信息。这里是智慧警务系统的核心所在。“这里就好比指挥实战的‘最强大脑’,所有警情都在这里汇聚,实现预警准、预防早、处置快。”民警介绍到。
派出所以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充分运用科技信息化设备,实时动态处置警情。一旦发现警情,以快接快处原则安排最近警力及时出警,并能实现周边警力机动增援处置,大大提升了“盯集市、控街面、压警情”的警情防控质效,真正实现了“看得见、呼得应、调得动、处得快”,为集市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精细管理,提升服务质效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小板桥派出所还注重精细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结合。
刀具放在货架上进行售卖,看似一件普通商品,一旦发生纠纷或者打架斗殴,摆放的刀具便可能产生治安隐患。为了确保安全,派出所工作人员对摊贩进行耐心劝说,商户们便自行制作了双面铁丝网展柜,刀具均放在铁丝网内,不可随意取出,确保相关潜在隐患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为防止人员过度聚集引发安全事故,派出所民警还联动相关职能部门一起在集市入口、主要通道等位置适时疏导客流,对乱停乱放的车辆及时通知车主移走,对于严重影响交通的车辆依法进行处理;规范摆摊的范围和时间,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的交易环境。
“大爹,街天人多,注意脚下安全。”“大哥,平时要谨防电信诈骗,这个宣传册你看看。”民警充分利用商贩较多、群众聚集、受众面广、便于传播的有利时机,组织警力就地开展反诈宣传工作,向各摊点商户、来往购物群众发放反诈宣传单,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防范方法等,提醒大家“不听、不信、不转账,不随意转借手机卡、银行卡”,提高辖区群众反诈、防诈意识,有效预防电信诈骗发生,为辖区群众守好“钱袋子”。
据了解,小板桥派出所依托小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强化普法宣传,同步形成严打整治、警示教育、法治宣讲为一体的闭环工作流程,实现年内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8.8%。
热闹集市里,人间烟火中。小板桥派出所将不断探索乡街子守护模式,用脚步丈量平安的距离,用心守护一方烟火,将看得见的安全感送到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