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三大建设

​守护城市“烟火气” “藏”在五里多农博广场里的解纷智慧
发布时间:2025-09-16 16:33:27作者:官渡区政法委来源:官渡长安网

位于官渡区民航路的五里多农博广场,是辖区内最具烟火气的地方。这里日均人流量达4-5万人次,节假日期间更是高达8-10万人次,在这个超2万平方米的市场内共有商铺305间,摊位600余个,这里商贩多、车流量大、流动人员多,矛盾纠纷也因此频发。官渡区司法局和吴井街道践行“枫桥”经验,锚定“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通过前端摸排、全链条化解、靶向施策等举措破解市场矛盾纠纷化解难题,让辖区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稳更舒心,烟火气中更添和谐氛围。

微信图片_2025-09-16_162536_017

前端摸排,成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场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

通过多次走访调研协商,官渡区司法局和吴井街道指导四三厂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将调解功能拓展到市场,整合资源成立了五里多农博广场调解工作室,构建了“双轨并行”工作机制。一方面由社区调委会主任兼任调解室负责人,建立受理接待、分析研判、分类处置、评估反馈等多元解纷机制,为五里多农博广场提供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政策宣讲、普法宣传等服务,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驻公安派出所专职调解员提供“一对一”指导。

另一方面由市场管理人员兼任调解员,借助“人熟地熟”优势,及时调处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矛盾纠纷,高效处置经营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把工作做在“事前”、把问题发现于“萌芽”、把矛盾化解于“早期”。同时,针对市场内的矛盾纠纷高发易发问题,由社区调解员、网格员、市场管理员和社区民警组成“解忧小队”,主动走出工作室,深入市场开展常态化、全方位排查,延伸矛盾纠纷排查的触角,探索建立“未诉先办”工作模式,第一时间发现隐患、解决矛盾、响应需求,让五里多农博广场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成为化解矛盾的“前哨站”。

“四员”一体,创新矛盾场景化解“全链条”

五里多农博广场人民调解工作室突破传统调解工作的单一职能局限,创新构建了集法治宣传员、安全检查员、应急处置员和矛盾纠纷调解员于一体的“四员一体”工作体系,形成了从预防到处置、从宣传到调解的治理新模式。作为法治宣传员,调解员们将普法教育融入日常,在市场内共同开展反诈、防范非法集资等主题宣传活动,面对面为经营摊主和市民普及法律知识,借力“菜篮子”护好群众“钱袋子”;作为安全检查员,调解员们积极参与市场安全隐患整治,定期对消防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排查并防范潜在安全风险,确保市场环境安全有序;作为应急处置员,调解员们对人流密集区、矛盾纠纷高发区开展动态巡查,建立“源头遏制、分级处置、多部门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作为矛盾纠纷调解员,他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坚持“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网格化巡查模式,对摊位纠纷、价格争议、食品安全投诉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排查,简易矛盾现场调处、即时化解,复杂纠纷则启动多元协同机制,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市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一线化解目标。

微信图片_2025-09-16_162546_958

靶向施策,打造矛盾纠纷解忧“终点站”

五里多农博广场人民调解工作室推行“分类处置”,根据纠纷难易程度采取不同方式开展调解,精准匹配调解资源,让各类矛盾纠纷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最佳解决途径。对于缺斤少两、车辆乱停乱放等一般性矛盾,调解员采取现场调解方式,通过耐心倾听诉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精准寻找双方利益平衡点,有效提升调解成功率。而对于涉及金额大、责任认定难的复杂疑难纠纷(例如商户合同违约等),则启动“多元协同”机制,联动四三厂社区“法治副主任”、“法律服务员”等专业法律力量,通过“法治副主任+调解员+律师”联合调解模式进行攻坚。同时,五里多农博广场人民调解工作室畅通“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渠道,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以强化法律效力,确保调解成果可执行、有保障,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化解。

下一步,官渡区司法局和吴井街道将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法律素养和调解技能,不断完善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协作机制,形成更加高效的多元纠纷解决网络。同时推动“云智调”系统的使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纠纷化解效率,进一步筑牢“菜篮子”的安全防线,打造五里多农博广场新“枫”景,让辖区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321号